大江网景德镇频道
 大江网 | 江西 | 论坛 | 视听 | 娱乐 | 民声 | 专题 | 时评 | 地市南昌 九江 景德镇 萍乡 新余 鹰潭 赣州 宜春 上饶 吉安 抚州 | 手机报JXP10658000  
您当前的位置 :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  景德镇频道  >  文旅景德
非遗进校园 景德镇文化传承焕发新生机(图)
大江网·景德镇频道  2023-12-23 18:55:35  来源:大江网  编辑:周珺  作者:吴晓燕

  大江网/景德镇头条客户端讯 吴晓燕报道:近日,“多彩非遗薪火相传”2023年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景德镇市第二十六中学。16名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带着他们的“指尖技艺”,向该校学生们展示了拉坯、青花、粉彩、雕塑瓷制作技艺、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和陶瓷稻草包装、糖画、剪纸、根雕等传统技艺,凛冽寒风中,学生们对非遗技艺的热情却非常火热,大家围在每一位非遗传承人周围,感受并讨论着非遗的魅力,16项非遗技艺不仅在学生们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更激发了学生们对传统非遗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

非遗进校园现场(景德镇市文旅局 供图)

  近年来,景德镇市文旅局坚定文化自信,除了常态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还将非遗保护和传承拓展开来,持续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校园,传承非遗技艺,用文化润童心,把非遗传承植根校园,守护文化之根,拉近非遗与青少年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用独特的非遗文化魅力感染更多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积极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非遗融入思政课 守护文化之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年沉淀的智慧结晶,是历史文化的瑰宝。景德镇通过非遗进校园,开展非遗普及教育活动,用“宣讲+展示+体验”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传承人进入第十九中学、第二十六中学、景德镇特殊教育学校,更好的传承普及非遗知识,弘扬景德镇市优秀传统文化。

  记者在现场看到,省级非遗项目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传承人余祖兴兴致勃勃地向学生们介绍挛窑技艺,他还带来了图文展示板和微缩模型,让他们通过亲身感受,对挛窑有更深了解。余祖兴介绍,挛窑技艺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了,希望能够通过“非遗进校园”的机会,找到合适的传承人。“挛窑技艺不仅仅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传统文化,我想守住这条根脉。”余祖兴说。

非遗进校园现场(景德镇市文旅局 供图)

非遗进校园现场(景德镇市文旅局 供图)

非遗进校园现场(景德镇市文旅局 供图)

  青花、粉彩、雕塑、糖画、剪纸、根雕各项非遗技艺让学生们啧啧称奇,几位美术生专注地盯着传承人作画,一位学生按捺不住好奇心,在瓷板上画了几笔,发现瓷板画确实和纸上绘画有所不同,对非遗技艺传承人一笔绘就的美景钦佩感直接拉满。她兴奋地说:“非遗技艺有难度,也很有魅力!”

  记者了解到,景德镇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将陶瓷非遗技艺、戏曲、民间非遗技艺等融入学校的德育思政课中,以课堂为主阵地,传承非遗文化,守护文化之根。各学校在中小学综合实践课中,每学期安排不少于3课时,开设一些富有陶瓷与戏曲文化特色的人文素养课程,如陶瓷生产工艺、陶瓷原材料、古陶瓷鉴赏,戏曲艺术欣赏、京剧文化体验、戏曲表演等,还举办陶瓷、戏曲文化知识讲座和竞赛、文化教学成果展览等,大力普及陶瓷和戏曲文化教育。

  各学校充分利用景德镇市陶瓷、戏曲文化资源开展走出校园亲近非遗文化实践活动,走进陶瓷院校、研究所、企业,古遗址、博物馆,京剧团等教育基地,开展“探访瓷文化非遗之旅”,丰富非遗文化教育载体,制作、播放各类非遗文化节目,在校园网、班班通、宣传窗开设主题专栏,让广大师生切身感受到景德镇市非遗文化的无限魅力与强大震撼力,身临其中接受非遗文化熏陶,陶冶情操,塑造个人良好品行。

  赣剧进校园 传统文化焕新彩

  “奶奶您听我说…………”日前,稚嫩的童声,婉转悠扬、空灵俏皮的戏曲唱腔从乐平第五小学的音乐教室内传出,在校园回响着,原来该校“五彩桥戏曲社团”的孩子们正在排练戏曲名段。

赣剧进校园(景德镇市文旅局 供图)

  虽然孩子们刚开始接触戏曲,但在锣鼓声中,他们咿咿呀呀唱念做打,身段动作铿锵柔美,伴之以地方小调,让人惊叹。

  为加大非遗校园普及力度,着力推进非遗进校园,培养非遗人才从娃娃抓起,乐平市文化馆在乐平市文旅局的指导下,以古戏台营造技艺、赣剧、乐平剪纸等非遗项目为重点内容,推出赣剧剧目、赣剧课本剧等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教育特点的项目,并在全市巡演,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培养传承人才,同时加强与学校的合作交流,组织学生到市非遗馆等场所开展以古戏台营造技艺、赣剧、乐平剪纸等为重点内容的非遗体验,定期合作举办非遗培训、展览展演、专题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

  “乐赣轻骑兵”文艺志愿服务队每年组织校园专场演出十几场,观看约30000人次。在全市11所中小学开设赣剧兴趣班,培训学员1500余名,仅去年授课就达500余节。在乐平市全市11所中小学开设赣剧兴趣班,培训学员1500余名,仅去年授课就达500余节。创建“赣剧+体育”相结合的《赣剧韵律操》纳入校园课间操,并在学习强国全国平台推送。

戏曲进校园(景德镇市文旅局 供图)

  此外,乐平市文化馆还创作了一批孩子们喜爱的赣剧课本剧,在全国、省级比赛获奖。2022年创作的赣剧原创课本剧《揠苗助长》在第八届江西艺术节·第十三届少儿艺术节江西少儿舞台艺术展演中,荣获二等奖及全省非遗进校园优秀节目展一等奖,后又获第二十六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集体节目奖。2023年新创作的两个赣剧原创课本剧《荷花与荷叶》和《金色的鱼钩》,分别荣获第七届江西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全省一等奖和三等奖;《荷花与荷叶》荣获第二十七届中国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集体节目奖。

  非遗进校园,不是为了培养出千千万万的非遗传承娃娃,而是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让孩子们浸润在非遗文化的氛围中学习、体验,让非遗这个小小的种子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生发出爱国爱家,爱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和自豪感。

  少年是中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学好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就能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景德镇市文旅局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强非遗普及教育,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人人知晓非遗、人人热爱非遗、人人传播非遗”的浓厚氛围,增进全市中小学生对非遗项目的了解和体验,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方式走进校园,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中,让他们体验中对传统文化生出崇拜之心、自豪之感,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最终在坚定的文化自信中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责任担当精神的中坚力量。

  
  
相关新闻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热点新闻排行榜
    社会民生
助力瓷都申遗 金...
景德镇市申遗项目——泗王庙至天后宫... 【详细】
    瓷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