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 | 江西 | 论坛 | 视听 | 娱乐 | 民声 | 专题 | 时评 | 地市:南昌 九江 景德镇 萍乡 新余 鹰潭 赣州 宜春 上饶 吉安 抚州 | 手机报JXP到10658000 ![]() |
大江网/景德镇头条客户端讯 吴晓燕报道:“陶瓷绘画的语言有其独特性,在呈现上可立体,也可错位!”“绘画中找到最感动你的点,然后放大,作品有了感情,就会很有生命力。”“把不同风格的素描放在瓷片中,让材质与素描互动,把情绪表达出来,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11月5日,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计划“陶瓷100”项目陶瓷装饰绘画班的创作草图初审会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昌南新区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景德镇基地举行,中国美协陶瓷艺委会主任、清华美院教授白明逐一点评绘画组的初稿。这标志着“陶瓷100”项目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也进一步验证了该项目的初衷——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青年陶瓷艺术人才,助推产业的发展。
名师引领匠心 铸梦薪火传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文艺工作者强化新时代新征程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意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培养打造陶瓷设计创作的艺术性与陶瓷产业的创新性相结合的人才队伍,提升青年陶瓷从业者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中国陶瓷产业繁荣发展。今年4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发布消息称将启动实施中国美术家协会“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计划——陶瓷100”项目。“陶瓷100”项目面向陶瓷艺术创作和设计产业领域的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受到本领域青年艺术家的广泛关注,报名踊跃。项目从开始酝酿、调研、考察、协调,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筹备,项目为期1年,开设陶瓷艺术设计、陶瓷形态塑造、陶瓷装饰绘画三个课程方向,采取集中授课指导和分散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内容包括集中授课、考察研学、创作实践、成果验收、展览展示等环节。
7月21日,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计划“陶瓷100”项目正式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名学员被分为陶瓷艺术设计、陶瓷形态塑造和陶瓷装饰绘画三个小组,开启一段为期一年的培养之旅。自项目启动以来,学员们的探索之旅已经踏遍了中华大地上的诸多文化重镇。从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中汲取灵感,到甘肃天水的古迹遗址间寻找历史的痕迹;从陕西宝鸡的青铜器博物馆里领略古代文明的辉煌,到河北石家庄的民间艺术中发现生活的智慧;从湖北武汉的江城风情中体味荆楚文化的独特韵味,再到山西太原的古建筑群里探寻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每一步足迹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体验都是对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深刻理解。学员们不仅在旅途中品味了雕塑之美,鉴赏了铜器之精,更是在这丰富多彩的文化之旅中,将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符号融入内心,化作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这些宝贵的经历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个人视野,也为他们未来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让他们能够在陶瓷艺术的道路上,创造出更多具有深刻内涵与时代气息的作品。
17位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学者的授课,无疑为“陶瓷100”项目的学员们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学习体验。这些老师不仅在陶瓷艺术领域拥有深厚的造诣,更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员们打开了通往更高艺术境界的大门。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吕品昌以《陶瓷艺术的人民性和时代性》为主题,向陶瓷形态塑造班的学员们讲述了陶瓷艺术应该做到“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在发展中坚守人民立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培根铸魂,用心用情用功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陶瓷设计工作室导师黄春茂,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关于“陶瓷艺术与市场研究”的精彩授课。重点探讨了设计作品如何获得市场认可并成功进入市场,引导学员不仅要注重创作的艺术性和创新性,还要考虑作品的实用性和市场适应性,通过优质的设计推动陶瓷艺术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实现艺术与市场的双赢。
在11月初的方案优化阶段,三个班的学员创作出数千幅优秀作品,体现艺术与时代及个人的关系,并把前期授课内容所学融入构思之中,通过现场看图、线上审图的方式,完成画稿的完善与丰富。
阶段性成果展示 青年美术人才在景德镇绽放光彩
11月5日,陶瓷装饰绘画组的33名学员齐聚一堂,逐一上台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初稿作品逐一亮相,宛如一场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繁荣景象。陶瓷艺术设计组的学员也来到教室,一睹绘画组的精彩展示。
“雍翠”“郁金香”“弭”“夜行图”“红椅子”“三起源”……各种风格的陶瓷绘画作品,不仅展示了学员们在短短几个月内的快速进步,也体现了他们在陶瓷装饰绘画领域的独特创意和深厚功底。每一件作品都是学员们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它们或细腻典雅,展现出传统工艺的精致与美感;或大胆创新,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或抽象表现,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传达出深邃的情感和思想,充分展现了青年美术人才的无限潜力和创造力。100名青年美术人才在景德镇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技能,更增强了对陶瓷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这些作品新颖又有创意,令人眼前一亮。白明教授凭借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每一件作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与评价。在场的学员们认真聆听白教授的点评,不时点头表示赞同,或提出自己的见解。许多学员还用笔记下了教授的宝贵建议,以便日后能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现场的气氛热烈而和谐,既充满了对艺术的敬畏与尊重,也洋溢着对创新的渴望和追求。白明教授的点评不仅肯定了作品的优点,还提出了具体且实际的改进建议,帮助学员们在技术和艺术层面都能取得进步。他的点评既专业又富有启发性,使每位在场的学员都感到获益良多。
这次初步展示和点评活动不仅是一次成果的检验,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学员们通过相互交流和专家的指导,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艺术修养。这种互动交流的氛围,正是“陶瓷100”项目所倡导的,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年陶瓷人才,推动中国陶瓷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未来,这些青年艺术家将延续“陶瓷100”项目的成果,探索陶瓷艺术的无限可能,为推动中国陶瓷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
昌南新区全心全意为青年陶瓷人才成长保驾护航
近年来,景德镇市牢记殷殷嘱托,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为统领,坚持文化立市、工业强市、贸易兴市“三手”同向发力,推动千年瓷都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景德镇市委书记胡雪梅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做优做实人才“引、育、用、留”文章,立足景德镇市陶瓷优势,抓好特色人才项目培育。
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对“陶瓷100”项目高度重视,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提供支持保障。昌南新区作为“陶瓷100”项目的承办方,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对技能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履职尽责,为项目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从资金保障、场地准备到后勤服务,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做到最好。以最真诚的态度和最贴心的服务,全力支持项目的顺利进行,为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年陶瓷人才、推动陶瓷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了做好此次项目,昌南新区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高效、有序地推进。工作专班下设多个工作组,分别负责资金保障、场地准备、后勤服务等关键任务。新区投入300万元,确保项目所需资金及时到位,合理分配各项经费,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资金保障组与财政部门紧密合作,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高效性;场地准备组负责培训场地的选址、布置和维护,确保场地符合教学要求,为学员提供舒适、专业的学习环境;后勤服务组提供全方位的后勤保障,包括住宿、餐饮、交通等,确保学员在培训期间无后顾之忧。新区还积极与中国美协陶瓷艺委会、景德镇陶瓷大学沟通,制定课程教学方案,协调景德镇陶瓷大学等机构,为学员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确保每一位学员都能在项目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此外,昌南新区还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及时总结项目进展,解决遇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顺利推进。新区领导多次亲临现场,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听取学员和导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服务措施,提升项目质量。通过细致周到的服务,昌南新区不仅为“陶瓷100”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为青年陶瓷人才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目前,“陶瓷100”项目已顺利实施过半,并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该项目将青年人才培养与艺术创作创新紧密结合,同时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助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建设。通过将“做人的工作”与“创作优秀作品”有机结合,项目搭建了一条高规格、常态化、机制化的青年人才成长路径。通过选拔遴选、创作指导、制作孵化、成果展示、宣传推广、产业扶持等机制,未来,将团结引导更多青年艺术家投身陶瓷文化传承发展,推动形成青年陶瓷艺术人才健康成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必将为进一步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以及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